这是我最近读的第二本不能只读一次的佳作,一个喜欢坐小车、看小报、听小曲的民企老大用说故事的语言征服了我。这个人叫冯仑。
第一次听说万通,是和某个友人谈及潘石屹的时候,那段时间潘石屹的SOHO小报火得不得了,里边好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段子。把一个房地产商的客户通讯做成这样子,潘石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于是,我开始关注SOHU现代城,开始听说一个听起来很牛B的名字:万通六君子。这个听起来特别洋气的称呼让人想起戊戌变法的六君子,这个称呼让我想到横刀向天的谭嗣同,一个激扬热血的中国人。毫无疑问,这个洋气的名字让我听到就有莫名的好感。
中国房地产界的历史,无论怎么写,都跳不过万通六君子。这六个人的名字分别是王功权、冯仑、王启富、易小迪、潘石屹、刘军。1991年,这六个人中的几个在海南注册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皮包公司——海南农业高科技投资公司,从此开始了万通在中国地产界的风云之旅。因为这篇文字是讲《野蛮生长》的,所以具体的过程就不再多谈。可以提供的一点信息是,冯仑现在是万通董事局主席、潘石屹是SOHO中国董事长、联席总裁、易小迪是北京阳光100置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这三个人都是当今中国地产界响当当的人物。
冯仑这个人和牟其中有点瓜葛,在1989年,冯仑曾经在牟其中的南德集团当过办公室主任,但不久之后,就退出南德集团,到海南淘金。和牟其中还有一段恩怨,在《野蛮生长》这本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提到了牟其中,当然,冯仑把他作为反面典型进行了一顿饶有兴致的批判。而与其相对应的,冯仑对王石简直就像树碑立传,极尽夸奖之能事,从书里看,他把王石作为企业家最终的目标进行无限放大,我们在这里看不到王石的一点瑕疵。我认为,冯仑把王石当成了神。
冯仑在这本书里讲的是自己的心得,尤其是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对于人生的体悟。这是一个有着深深的英雄主义情结的人,在这本书中曾经有一段关于“侠”的描述,“侠一定是自由的,没有身份,没有时间,一切皆随心性”。从本质上说,冯仑虽然出身官家,最后在商海中大彻大悟,但究其本质,仍然是以儒道为核心的入世出世哲学。冯仑说,到了现在,他已经更欣赏终极强悍的老庄了。这恐怕是遍历世情之后的淡然吧。
冯仑在这本书里讲了很多,首先,他为以自己为代表的那一代民营企业家寻找原罪的客观原因(1原罪),从主观上摆脱原罪对自己的束缚。这是一段废话,其实,冯仑这种心情大家都理解,但确实没必要拿一章出来为自己开脱。其次,他对整个民营企业升级的过程进行了断代(3流变),这也是一个没意思的举动。关于各各不同阶段企业的特征,实在不需要他这个局内人说出来。除此之外,他的所有观点都值得深入的研究和剖析。
在合伙人一章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冯仑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其中的核心层是在南德集团的时候就已经找到并稳定下来的,虽然那时候大家可能还是在讨论人生理想,但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已经对彼此的价值观和能力有了一定的认可,否则不可能在海南成立公司的时候一下子拉起大旗。在公司的初期控制方面,水泊论也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一是按照自然年龄,二是曾经的身份,三是上天的旨意。这种在公司的初期有一定的黏合作用,因为相较来说比较符合中国人心中的公平观念,但公司规模逐渐壮大之后,必须要根据能力通过制度来进行每个人的二次定位。
在整个退出机制上,冯仑和万通都经历了无可避免的阵痛,一是缩小公司规模,还有一个就是团队成员的分离。这其中,尤其团队的解体对冯仑心理上的冲击最大,多年合作的伙伴一朝酒后劳燕分飞,虽然是出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毕竟相交多年,彼此之间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不过这次蜕变是每个人腾飞的契机,自此,房地产江湖中多了两个雄霸一方的大佬,也有了一个可以做百年老店的万通。
我认为收获最大的是冯仑对于投资的描述,其中指出时间是投资的最大成本,一笔投资最重要的是在时间的方向上进行正向积累。也就是说,应该找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断的做下去,这样你一定会成功。这个论断给了一批傻子前进的动力,其中包括我。他还说,要站在未来看现在,用这种方法可以找到你前进的方向,这就是投资趋势。学会了这两点,完全可以对现有的人生进行一次重新的规划。冯仑对金钱、关系、历史和女人也有精彩的观点,但对我而言,这段对时间的注脚才是最有意义的一段文字。
冯仑有自己的电子杂志,叫《风马牛》,也是很值得一看的东西,网址是fengmaniu.com。
《野蛮生长》,冯仑这个推崇胡雪岩的企业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已经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的世界,这个世界里遍布着潜规则,唯有了解规则的人才有可能顺利到达完成自我的彼岸,在这个世界里,冯仑是舵手,是冲浪者,是踏浪的诗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