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08
07

奥巴马关于为父之道的演讲 胡祖庶(德国)

奥巴马

奥巴马很有可能成为美国的下一任总统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打破对美国大选期间不予置评的惯例,616日头版刊登了该报高级编辑丁刚的文章《奥巴马现象》。倘若美国人今年11月确实选出一位大力倡导变革的新总统,中美关系随之而将出现一些调整变化将在所难免。因此,对奥巴马这位政坛新星,人们都想知道他到底是何方神圣,竟有这么大能耐,能把人们普遍十分看好的前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击败而获得民主党提名。他的出身、学历、爱好、信仰、工作经验、政治主张、价值观等都将是许多人想多了解的内容。也许不久的将来,他的两本书《家父留下的梦想》与《勇于拥抱希望》将有中译本出现。

 

    最近在父亲615日,奥巴马作了一个关于为父之道的演讲,给人提供了又一个了解他人生观的窗口。一般像妇女节、母亲节、儿童节这样的节日,人人都应该说些恭维话或做些慰劳妇女、母亲、儿童的事。在父亲节这个属于父亲的节日也应该给当父亲的说几句好话才合适,但奥巴马像吃了豹子胆似的,在演讲中大谈美国当爸黑人的不是。可能由于他的威信或由于他说中要害,黑人父亲们听了像哑巴吃黄连一样,居然一声不吭,甘受奚落。

 

    奥巴马由于他原来所属教堂“芝加哥三合一联合基督教堂”前不久不断发生有争议性的种族性言论事件而不得不于5月宣布脱离该教堂。6月15日他选择芝加哥的另一个主要以黑人信徒为主的“上帝使徒教堂”发表他的演讲。在演讲的开场白中,奥巴马借《圣经》一段有关岩石的话对岩石的比喻作了进一步延伸。他把岩石比喻为基础。任何事业都需要有像岩石一样坚实的基础。他指出上帝使徒教堂”之所以能长久存在下来并得到发展就是因为有其杰出创始人波莱基尔主教这个“岩石”所起的作用。然后他在演讲中继续讲道:

 

 “在我们建立我们生活所依附的岩石中,今天我们要记起来的是,最重要的岩石是家庭。我们须要认识到并予以肯定的是,每位父亲对这个基础能起多么关键的作用。父亲是教师和教练,他们是导师和生活角色的模范,是成功的榜样,亦是老推动我们走向成功的人。

 

 “但如果我们坦诚的话,我们应该承认有太多的父亲不在其位——不在太多人的生活里,不在太多的家里。他们置他们的责任于不顾,表现得像小男孩而不是男子汉。我们许许多多家庭的基础也因此而变得更加薄弱了。

 

 “ 你我都知道这种情况在非洲裔美国人的社会里多么真实。我们知道一半以上的黑人小孩住在单亲家庭里,这个数字比我们童年时代高出一倍。统计资料告诉我们:生活里没有父亲的孩子比较容易落入贫困或犯罪的可能性高出五倍;他们比较容易弃学的可能性高出九倍;比较容易关进监狱的可能性高出二十倍。他们比较可能出现行为问题,比较可能离家出走,比较可能成为青春发育年龄期父母。由于父亲的缺席,我们社会的基础变得更加薄弱。

 

……

 

 “但我们也需要家庭来抚育我们的子女。我们需要父亲们能认识到做父亲的责任并不终止于导致怀孕。我们需要他们认识到,不是有生孩子的能力,而是有抚养孩子的勇气才配称男子汉。

   

    “ 我们需要帮助那些正在靠自己抚养孩子的母亲。她们送孩子上学,去上班,下午接孩子回家,再上一次班,做饭和准备午餐饭盒,付帐单,打点家务,以及种种需要双亲干的工作。许许多多的妇女正干着这些英勇伟大的工作,但她们需要支持啊。她们需要另一个家长。她们的孩子也需要另一个家长。唯有如此他们才有牢靠的基础,我们的国家也才有牢靠的基础。

 

 “ 我知道身边没有一个父亲的苦处,当然我的处境没有像今天许多年轻人的处境那么不幸。虽然我的父亲在我两岁时就离开了我们,而我只从他所写的信和我家庭讲到他的故事中了解到他,但我比大多数无父的小孩都幸运。我在夏威夷长大,我有两个来自堪萨斯州的外祖父母,他们尽他们的一切帮我母亲抚养我和我妹妹,也帮她教导我们对人要有爱心、尊重和有责任感。我做错过许多不应做错的事,但我获得了许多改过自新的机会。虽然我们没有很多钱,但奖学金让我有机会上我们国家一些最好的学校。今天很多小孩未能获得这些机会。他们的生活中不容他们有犯错误而改过自新的机会。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个人的故事与他们是不同的。

 

 “ 尽管如此,我了解我母亲作为一个单亲所要付出的艰辛:有时候她吃力挣扎着清还账单;挣扎着给我们那些别的孩子有的东西;挣扎着扮演应该由双亲扮演的角色。我也知道因此我所要付出的艰辛。所以我多年前已下定决心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我下定决心,如果我一生中有何成就的话,我要作为我女儿的好父亲;如果我能给予她们任何东西的话,我要给她们那个她们能建立她们生活的岩石——那个基础。那将是我所能给予她们的最贵重的礼物。

 

 “ 我在讲这些话时,我心里明白我是一个缺点多多的父亲——我知道我犯过错误并且将仍不断地犯更多错误;我希望我能比现在有更多时间在家陪伴我女儿和太太,可是又做不到。我心里明白这一切,因为纵然我们缺点多多,纵然我们困难重重,有某些教训是我们为父的应该尽可能地去亲历和总结的——不管我们是黑人或白人;富人或穷人;来自“南边”区(芝加哥南部较穷的住宅区)或来自富裕的郊区。

 

“ 第一个教训是给我们的子女做出一个绝佳的榜样,因为如果我们对他们抱有很高的期望,我们对自己也应该抱有同样高的期望。你有一个职业是件好事;有一个大学文凭更好一些。结了婚而又能跟孩子住在一起是再好不过了,但却不能只坐在家里而整个周末看电视的“体育中心”节目。许多孩子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父亲而在电视机前成长起来的。作为父亲和家长,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在他们身上,帮他们完成作业,时不时让他们抛开电脑游戏或遥控器而捧上一本书。这就是我们要建立那个基础所应做的事。

 

 “我们明白学校教育是孩子未来的关键。我们明白他们不再是只跟印地安那州的孩子竞争获取未来的好职业,而是跟印度、跟中国、跟世界各地的孩子竞争。我们明白为此所需的努力、学习和教育水平。

 

 “ 你知道吗,有时候我去参加八年级(初中)毕业典礼,那里张灯结彩、花团锦簇、学生一个个礼服盛装。我在想,那只不过初中毕业呗。要想真正参与竞争,他们必须高中毕业,然后必须大学毕业,也许还得拿一张研究生文凭呢。在今天,只完成初中教育是竞争不过人的。让我们握一握他们的手,叫他们把屁股移到图书馆的座椅上吧!

 

 “ 如果我们要把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输进我们孩子脑里的话,就得靠作为父亲和家长的我们了。要靠我们告诉我们的女孩,别让你的自身价值被电视上的形象所操纵影响,因为我要你能做你最大的梦,去为之而奋斗。要靠我们告诉我们的男孩,收音机里的歌曲有美化暴力的可能,但在我家里我们的生活是为了美化成就、美化自尊、美化辛勤的劳动。让他们知道我们对他们抱有这些期望就全靠我们。这也就是说,我们自己也得达到这些期望的水平,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做个追求卓越的榜样。

 

 “ 第二个教训是,我们为父所应做的是传给我们孩子对人应有同感empathy的人生价值。不是同情,而是同感——即能设身处地地为人着想,将心比心;能透过别人的眼观世界。有时候我们是那么容易地执著于“我们”,而忘了我们相互之间所应承担的义务。我们的社会有这么一种文化(流行的看法),认为牢记我们相互之间所应承担的义务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因此我们不应该对人表示关爱。

 

 “ 但我们年轻的男孩女孩都会观察到这一切。他们会观察到你不理会或虐待你的妻子;会观察到你在家不为别人着想的表现;会观察到你的冷漠无情;会观察到你只为一己之私着想。所以,我们在学校或在街上会看到这些同样的行为表现是不足为奇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以身作则来把同感和关爱这些人生价值传给我们的孩子。我们须要给他们做出这样的榜样——强者不是把别人击倒而是把别人扶起来,这才是强者。这就是我们为父的所应负起的责任。”

 

……

 

接下去奥巴马谈到政府应如何帮助尽责的父亲和所应采取的措施。然后他接着说道:

 

“我们应该采取这一切措施来为我们的孩子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我们也必须明白,即使我们做到这一切,既使我们做父亲和家长的尽了我们的义务,即使华盛顿政府履其职责,我们在生活中仍然会碰到许多艰难的挑战。人将仍会有挣扎与痛苦的日子。风仍会在吹,雨仍会在打。

 

 “因此最后我们为父的应总结的教训,也是我们可以传给我们孩子最贵重的礼物,就是希望这个礼物。

 

 “我讲的希望不是空谈的希望——那种类似盲目的乐观主义或对问题不加考虑的盲干。我讲的希望是那种寄托于我们内心的精神——即坚信在逆境中我们只要愿意为之努力而奋斗,就会有更好的事在等待着我们。只要我们有这个信念啊。

 

 “前一天我在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市政厅座谈会上回答问题。有一个年轻人举起手,我猜想他想问的是有关大学学费、能源问题或者也许有关伊拉克战争。但他不问这些,却很严肃地瞪着我问道:‘生活对你有何意义?’

 

 “欸,我必须承认我对这个问题毫无准备。我当时开始回答得有点结巴,然后我停下来,想了一会儿就说道:

 

 “我年轻的时候,我想到的生活就是关于我——我如何为自己在世界闯出一条路来,我如何取得成功,以及我如何获得我所要的东西。

 

 “ 但现在,我的生活围绕着我的两个小女儿。我想到的是我要留给她们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她们应该生活在一个只有一小拨人富有而一大拨人为了生存而必须每天挣扎的国家吗?她们应该生活在一个依旧有种族歧视的国家吗?生活在一个由于她们是女孩而不能享有与男孩同样多机会的国家吗?她们应该生活在一个由于我们不能与其他国家有效地合作而被世人所讨厌的国家吗?她们应该生活在一个由于我们对气候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出现严重危机的世界吗?

 

 “我所深刻认识到的是,你如果不愿意为我们的孩子——所有我们的孩子,作出一丁点贡献而留下一个更美好世界的话,生活就没有多大价值。哪怕这很困难,哪怕所要做的工作有多艰巨,哪怕在我们一生中所能做到的还远离目标甚远。

 

 “这就是我们做父亲和做家长的最重大的责任。我们尝试,我们希望,我们尽力把我们的房子建在一个最坚实的岩石上。风吹雨打时,让风雨吹打房屋吧,我们坚信我们的主会领导我们,看着我们,保护着我们,带领着祂的孩子穿过暴风雨的极度黑暗而走向更美好未来的光明。这就是今天父亲节我为我们大家作的祈祷,也是我对我们国家将来所抱有的希望。原上帝保佑您和您们的孩子。谢谢大家。”

 

    奥巴马的这篇演讲普遍获得好评,加深了人们对他是个有责任感的人的印象。从他的演讲中可以看出,他强调的竞争是一种“追求卓越”,同时又要求人要具有“同感 ”的道德精神。他的强者的观念是:“强者不是把别人击倒而是把别人扶起来,这才是强者”。他指出美国文化的一个缺点:“我们的社会有这么一种文化,认为牢记我们相互之间所应承担的义务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因此我们不应该对人表示关爱。”奥巴马的价值观明显地与克林顿夫妇的价值观有相当大的区别。希拉里在这次竞选表现出来的是坚强好斗,不轻易服输(I am not a quitter),多次把自己比成拳手,只要能把对方击倒,使什么手段都可以。就像人们对他们夫妇俩的评价:“他们为了取得胜利,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 ”(They will say and do anything to win)。希拉里如果是在美国原始资本主义时期参加竞选,那肯定没有一个人能敌得过她。但美国选民今年似乎对“追求卓越”比对纯粹的“取得胜利”更感兴趣。

 

   记得四年前,一本《狼图腾》小说风靡整个中国,在内地畅销三、四年。该小说鼓吹“狼性”,要人们摒弃儒家的所谓“羊性”思想(一个对儒家思想过分简单的概括);作者姜戎认为唯有如此,中国才能腾飞,才能跻身强国之列。这种价值观与希拉里的价值观颇为相近。奥巴马的价值观更接近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他所主张的为父之道其实与在孔孟之道熏陶下的中国父母的看法相差不大。他强调的“同感”和“追求卓越”与儒家强调的“仁爱” 和“学而优则仕”有异曲同工之妙。

 

“狼性”乎?“羊性”乎?不管人们作何选择,中国明年要与美国打交道的头号人物可能是一位既具“狼性”亦具“羊性”、但偏重于后者的新人。

« 上一篇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