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建立科举制度始,考试就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体制之一。在这套体制下,诞生了著名的文官体制,同时也消灭了世袭的贵族,中国人通过科举,完成了一个建构国家政治体制的创举。学而优则仕,全中国范围的精英都在科举之下,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帝国的机构中,成就了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国文化。
什么时候中国的教育目的开始转变了呢?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这时突然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同时开始大规模扩招。在此之前的大学生被称之为天之骄子,其社会地位相当之高,而自从这一时期之后,出现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就业困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中国人变笨了么?还是中国的年轻人正在堕落?其实都不是,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中国教育目的的转变。
原来的中国教育目的,即国家正式的教育制度,均是培养社会精英。这些社会精英成为整个社会的引导力量。可以夸张一点的说,中国社会的整个走向是由这时的教育制度培养的精英们决定的。而中国的大多数人,都成为随波逐流的力量。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唐宋元明清,各个辉煌的朝代中,文官体制中的核心力量就是科举上来的这批人,是他们掌握了中国的命脉。
自从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教育的核心本质就从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现在的教育体制目的是提高全民的素质,绝不是培养一个社会精英。原来10个高中毕业生中,只有1个人可以读大学,现在10个人中可能9个人都可以读大学。在中国人素质没有极大提高之前,这种比例的变化就可以成为整体素质下降的必然理由。
令人担忧的是,中国需要精英体制,但目前还找不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能够为大家所接受的方法。另外,素质教育将使更多的人拥有知识,并从根本上提升全民的素质。不过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中会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大众拉低精英素质的情况,也需要仔细的考证和观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