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沙万里 图/曲鹏
有两种事物,我们愈是沉思,愈感到它们的崇高与神圣,愈是增加虔敬与信仰,这就是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永恒的道德律。——康德
受访者:解仁江
身份:国内最大的天文论坛 牧夫论坛坛主;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外籍会员
年龄:30岁
专长:天文观测;天文摄影
时间:23年
古人动不动就拿天说事儿,伏羲是华胥氏感天受孕,诸葛亮也要向天借东风,那时候天象是和人自身密切相关的,天下吉凶,均需占卜,占卜的重要内容就是观天象。记得小时候听老爷子讲古人的段子,到神奇处,总有一句“夜观天象”,谈起高人奇士也称之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时候的天太神秘,太莫测,以至于彗星扫过夜空成为大凶之象,月食也成了“天狗吃月亮”。
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有不断进步的能动性,从飞机到飞船,从卫星到探测器,从这颗原来硕大无比宇宙中心的地球开始,人的视线和思想已经触摸到了最壮阔的时空!有人说过,人的进步就是向内不断认识自己、向外不断认识宇宙的过程。而解仁江说,“向外就是向内,认识宇宙就是认识自己。”
解仁江的头衔不少:国内最大的天文论坛—— 牧夫天文论坛的创始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外籍会员,大连市天文普及促进会理事长。解仁江曾经做过科普杂志的编辑,曾经参加过国外的大型天文交流活动,曾经在诸如《天空和望远镜》这类的专业杂志发表过文章,在天文观测圈子里,解仁江这个名字如雷贯耳,甚至有人称他为“天文教主”。
而今年,解仁江刚刚30岁。
天文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遥远
“天文绝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情,它其实离我们很近”,解仁江如是说。当然,在中国这个与天特别有距离感的文化氛围中,解仁江是一个先行者。
7岁的时候,刚刚上小学的解仁江就开始“夜观星象”。1984年的中国大连,还没有现在这么多工厂和高楼,城市的夜空称得上星光熠熠。就是在这片静谧的天空下,一个懵懂的少年一脚踏入了浩瀚的宇宙。那时,天文对他来说很简单,就是一颗一颗闪烁的星星,就是一团一团美丽的星云。
难得的是,解仁江把这种简单一直保持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休闲天文。休闲天文是针对人们对天文研究的固有观念提出来的。解仁江认为,天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种休闲科技活动,它非常简单,而且特别有趣,花费也不大。
“购买一个双筒天文望远镜、一个单筒天文望远镜就可以进行天文观测活动了,加起来花费大概在两千元左右,也就是一个普通数码相机的价钱,当然,如果需要拍照,可能还需要一个数码单反相机,不过总体上来说,成为一个天文爱好者的花费很低,至少低于达多人的心理预期”,解仁江说,“所以,天文离我们决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遥远,操作起来很容易”。
对于天文观测,一些基本的天文知识还是必须的,但这些知识通过实践和适当的引导,对于成年人来说并不困难。9岁的时候,解仁江就参加过一个“小天文家俱乐部”,这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陈颖毅教授在大连市青少年宫举办的。在那段时间,解仁江了解了天球坐标系,学会了用公式推算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这次学习经历成为解仁江在天文观测领域继续前行的基础。
TIPS:购买天文望远镜的几点原则
1.不要盲目求大:大口径望远镜的分辨率比小口径的望远镜高,然而在热平衡的速度、便携性等方面则大大不如小口径的望远镜。而且如果你所在的地方大气非常的不稳定,即使买了大望远镜也犹如鸡肋。
2.关注望远镜支架:很多人忽视了三角架、赤道仪、经纬仪、地平支架等支架的重要性,等使用望远镜时才发现支架是如此的摇晃,最终影响了观测。
3.不要好高婺远:购买望远镜以后要经常的使用,把手头的器材用熟,充分发挥手中器材的作用,锻炼自己的观测本领,练习关于对极轴,调焦,寻星等基本技能。
(转自牧夫天文论坛,有删改)
天文拥有高雅而浪漫的自然属性
1985年,一颗最负盛名的彗星时隔76年重返地球,这就是哈雷彗星。那一年的观测者中,就有9岁的解仁江,还是个小学生的他,被拖着长长慧尾的哈雷彗星震撼。观测的那天,解仁江一夜都没有合眼,用爸爸妈妈专门给他买的玩具望远镜目不转瞬地望向漆黑的夜空。即便22年之后想起这件事,他还能清晰地描绘那团耀眼的白色,还有那份油然生出的对太空的向往。
“天文观测是很浪漫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天文观测是很高雅的,而不是粗俗低级的”,解仁江说,“这正是天文观测可以推广的理由”。“壮丽而神秘的宇宙中有太多故事,任何一件东西都足够浪漫,比如和自己的女朋友一起看狮子座流星雨,一起看猎户座大星云,当那种难以言表的美丽在眼前绽放,一切都会成为你永恒的记忆。”
“现在有很多朋友向我咨询天文望远镜的购买和使用,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为自己的孩子咨询,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活动也很适合自己,这是令我感到最遗憾的事情。”解仁江谈及这种现象的时候颇为无奈, “其实,成年人更需要这项活动,因为他可以打开已经固化的视野,拓展人际交往的圈子,重要的是,天文观测比那些吃吃喝喝的活动更有意义,它可以让你摆脱庸俗,拥抱高雅”。
“天文不仅仅是计算,天文就在每个人的身边,是与星星相伴的浪漫。”8年前,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解仁江写下了这句话,那时,牧夫天文论坛刚刚在他手下诞生。如今,30岁的他已经是天文界国家级组织中最大的机构——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外籍会员,牧夫天文论坛已经有30000余名会员,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天文论坛。而解仁江对于天文的理念,也在这个平台上得以广泛传播。
TIPS:天文望远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越好吗?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不是越大越好,主要有如下限制:
1. 放大倍数太大,不宜稳定。双筒望远镜一般用手持,超过10倍左右晃动厉害,不利于观察,眼睛容易疲劳,甚至引起恶心;固定望远镜倍数太大也会因为风吹草动引起震动。对于自己,12倍为手持极限,而且观察时最好肘部有依托,身体或望远镜依附某些固定物体。
2. 放大倍数大,则实际视野相应减少。一般来讲,倍数越大,可同时观察的区域就越小。这不仅仅是因为目镜的原因,即便目镜在焦距变化时能够保持视在视角不变(例如60度),也会因观察区域的减小使得视野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变小。这样,就不利于发现和寻找目标,对于经常变换目标的观察观测尤其不利。即便是找准了目标,架子稍有晃动就容易失去目标。对于没有自动跟踪装置的,要经常手动调节才能使目标保持在视野之内。
3. 在相同物镜口径的情况下,倍数越大,亮度成平方反比越低。例如口径50mm,7倍时亮度(指数)为50,10倍为25、15倍为11、25倍为4,而物体的亮度的减小会直接影响人眼的观察效果(人眼的分辨能力、色彩能力均随着亮度的减小而变得越来越差)。一般来讲,白天亮度小于5、夜间亮度小于20时,观察暗弱物体就很难。大口径的望远镜在这一点上就具备优势,例如,口径300mm的反射镜,放大50倍时,亮度仍为36(非常亮)。另外,观察太阳系亮天体时,由于亮度高,基本不受此限制。
4. 大倍数的取得一般通过短焦距的目镜来进行的。目镜焦距短,会造成镜目距离(即出瞳距离)小、视在角度小等遗憾,造成观察不舒服、不适合戴眼镜者等问题。
5. 大气本身等观测条件的不理想也限制了最高的放大率。大气有宁静度,好者可以达到1角秒以下,尽管这样,对于人眼最好1角分的分辨能力,放大倍数超过100就会受影响,例如看月面会产生“蒸汽”上升的抖动效果,角度越低现象越严重。如果观察时大气宁静度很好,就可以相应选择更高一点的放大倍数。
6. 倍数选择的太大,超过了理论分辨极限,会造成无效放大理论上,望远镜的分辨能力有个极限,为140/口径毫米数,单位是角秒(是以观察人眼最敏感的黄绿光为基础计算的)。再好的望远镜也超不出这个极限,只能是接近。由于望远镜的功能之一是观察细节。倍数选择太大以后,由于这个理论极限,再放大已经不会有更多的细节出现,因此也失去意义了。但放大倍数到底选择多大,不仅与望远镜的理论分辨能力有关,而且还与当时的观测条件,尤其是与观测者本身的眼力有关。选择倍数是物镜口径的毫米数乘1.5的说法(也有乘2的说法),是对于普通条件下的一种参考值。眼力不好、望远镜质量好就可以把倍数选择大点;相反,眼力很好(或观测时不想看到太多的不理想成像)、望远镜质量一般,就可以把倍数选择的低一点。例如,口径80mm的折射镜,最大可以选择120倍至160倍。
(转自牧夫天文论坛,有删改)
坚持分享与利他主义精神
1994年,17岁的解仁江还是一个高中生,他已经有了10年的天文观测经验,并成为一个真正的天文布道者——教一些喜欢天文的孩子进行天文观测,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他已经开始懂得分享。
这一年,解仁江带领自己的一群学生参加了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天文夏令营。这次解仁江自己获得特等奖,并带领团队获得了比赛第一名。在这次活动中,解仁江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刚好当年的《天文爱好者》杂志推出了方便各地爱好者交流的《读者之声》栏目,这使得解仁江可以与更多的朋友进行交流。
这一年,解仁江与老师、同学一道成立了大连市天文普及促进会,将天文普及作为自己的目标。也是这一年,解仁江开始将国外流行多年的路边天文活动引入国内,至今已经举办了七八十次这样的公益活动。路边天文活动就是将自己的天文设备提供出来,放在人群聚集,易于观测天象的地点,免费提供给路人进行观测。
1999年3月,解仁江创办了中国内地最早的天文论坛。“仔细算算,我每天组织牧夫线上线下活动的平均时间长达8个小时,8年来在这上面花了两万三千多个小时,虽然有时很累很苦,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正是我的这些付出换来了3万多名牧夫天文会员的欢乐。” 大学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解仁江参加了工作,但在缺乏维护的情形下,牧夫论坛一度人气凋零,这让他和广大天文爱好者都很沮丧。最终,解仁江做出了令所有人惊讶的举措,“我辞职回到了故乡大连,并成为了一名专职的,也可以说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位专业天文爱好者。”
“牧夫就是为了分享存在,它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提供给人们沟通和分享的平台。”解仁江这样定义自己的论坛。
TIPS:望远镜的类型和优缺点
双筒望远镜有两种:折射镜用透镜来收集并汇聚光线,反射镜用反射镜收集光线。要选择好合适的望远镜,首先要了解两种望远镜的相对优缺点。
衡量望远镜的好坏,不用放大倍数,而用口径,也就是主透镜或主反射镜的直径。当人们说“小”望远镜时,他们指的是望远镜的口径小。口径决定了望远镜能收集多少光线,收集的光线越多,你所能看到的也越多。因此,不管是折射镜还是反射镜,口径越大威力就越强。
最小的望远镜(口径50-80毫米)一般都是折射镜,更大口径的望远镜一般是反射镜,因为大口径的反射镜比折射镜造价要便宜一些。
通过50-60毫米的最小的折射望远镜,可以看见月面的环形山和深色低洼的“月海”,土星的光环,木星的云带和四颗主要的卫星,一些双星,以及各种星云、星系。如果使用更大的望远镜,可以看到更暗的天体和更多的细节。
单透镜的主要缺点是在目标的边缘会产生多余的颜色,这称为色差。改正了色差的透镜称为消色差透镜,尽管光凭这一点不能保证其性能一定优越,但选望远镜时这一点是值得考虑的。反射望远镜没有色差。
(转自牧夫天文论坛,有删改)
抬头看天的民族才有希望
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天象观测总是带有令人难以接近的神秘感,因为天象昭示着吉凶,非凡人应该知晓。虽然,当代的中国人已经从古老陈旧的观念中走出来,但对天文一直有种难以释怀的距离感。
***总理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解仁江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天文是可以锻造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天文本身是一项活动,但给人的影响却远远超过这项活动本身。”
“天文观测给人博大的心胸和开阔的视野,当无边的宇宙在镜头中变成一幅美景,当书本上的描述星球的文字变成眼前的现实,当你真切的感受到宇宙的伟大和地球的渺小,你不知不觉就会让自己变得豪迈起来,身边很多的事情都会变得那么微不足道,即便昨天还可能令你烦恼不已。”
“天文观测是需要一点毅力和坚持的”,解仁江说,“因为城市的空气和灯光都不利于观测,天文观测常常到野外进行,有的天文现象要到后半夜甚至黎明时分才会发生,你必须要在星空下一直守候,坚持和忍耐就在多次的观测之后慢慢成为你性格的一部分。”
“除了太阳系,很多天体离我们都非常遥远,距离一般用光年来表示。这是个很有趣的概念,它让时间和空间成为一种可以互相转化的东西。可能你不会意识到,当看到一个天体时,其实是在看这个天体的过去,因为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时已经在太空中旅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你突然感觉到这种时空之间的微妙关系,一个暂新的世界就会在你的眼前出现。”
TIPS:检验望远镜质量的简单方法
判断支架的稳定性,可以轻敲镜筒,图像的晃动应在3-5秒内停下来。通过在三脚架下悬挂重物,可以减小震动,提高稳定性。
检验望远镜光学质量的唯一方法就是观察一颗恒星。这必须在能见度非常好的夜晚,等望远镜达到户外空气的温度(一般需要一个小时)后再进行。
使用最大可用的放大率,检验一颗中等亮度的恒星的图像质量。调焦非常好时,星象应是一个点,或是一个非常小的圆面,周围有一些很暗的圆环。但在能见度差的时候,即使用质量好的望远镜也达不到这一点。
把图像在焦点的两边散焦,它都应变成亮的圆面。当然如果是反射望远镜还会看到副镜的影子。如果图像不能很好地调焦,在焦点的两边看起来都是一条小短线,那这架望远镜的光学质量就有像散问题。
(转自牧夫天文论坛,有删改)
解仁江的观星日历
1985年 观测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机会看到的哈雷彗星
1987年 观测20世纪最后一次主食带经过中国中部的日环食
1992年 观测环日运行周期约为130年的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
1994年 观测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同木星发生相撞,此次相撞造成太阳系中最大的爆炸
1996年 观测百武彗星过近日点时磁暴分裂
1997年 观测带有一条白色尘埃彗尾和一条蓝色离子彗尾的海尔波普彗星
观测漠河地区出现的日全食
1998年 观测美丽的狮子座流星雨
2001年 观测美丽的狮子座流星雨
2004年 观测全球瞩目的金星凌日
2007年 观测日偏食和月全食
2008年 组织上百人国际观测队,观测千载难逢的日全食
解仁江:做天文观测之前应该知道什么?
首先要明确自己进行天文观测的目的,目的清晰是所有准备工作的基础。一般来说,普通的天文爱好者需要有一个导入期,开始没有必要观察过于遥远或者复杂的天体,而是从一些基础的部分入手,这样容易产生兴趣,而且无论是在费用还是知识积累方面要求都比较低。
在购买天文器材的时候,我提两点建议:
第一, 不是越贵的器材越好,初学者应该选择60mm或80mm的折射镜,携带方便,使用简单,价格也只有千元上下;
第二, 不是越便宜的器材越好,很多人选择几百块的天文望远镜,这样的镜子观测效果差,有些甚至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天文观测,有些得不偿失。
另外,在购买天文望远镜时,单筒镜兼顾观测和拍摄,而双筒镜则主要用于观测,尤其适合观测银河系。
初学者对于天文方面的知识应该做一些基本的了解,尤其是观测彗星、流星雨、日食、月食等天象时,多查阅一些资料对于正确观测很有帮助。比较适合初学者观测的天体有月球、木星、火星、土星、金星,还有猎户座大星云、仙女座大星系等。
一般来说,单筒镜可以外接数码单反照相机,加上一根快门线和一个三脚架就能够进行正常的拍摄活动了,操作与拍摄其他照片没有太多的分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