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沙千里
这世界已不能没有电脑,这世界更不能没有音乐!在互联网横冲直撞的今天,MIDI就像一个无法掩盖自己盖世风华的美人儿,一路招摇过市,惊起众人啧啧之声。或许到现在,很多人还搞不懂MIDI到底是什么玩意儿,但这不会妨碍MIDI展示自己的惊艳之美。
二十五年前,一帮不堪忍受乐器之间无法“对话”的制造厂商终于做到了一起,这最终促成了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协议的诞生。从此,一种通行的语言在各种不同类别的数字音乐设备之间流行开来,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现在的MIDI早已脱离狭义的协议范畴,成为电子音乐的代名词。无论是NEWAGE的代表YANI,还是班得瑞、神秘园,甚至是一支籍籍无名的摇滚乐队,都很容易发现MIDI的身影。人们通过吉他和键盘作为音源输入,电脑成了后期处理的最重要工具,如今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音色库、软件,这个生产音乐的链条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完整得多。
这是一次关于MIDI音乐人的访谈,作为一种蓬勃发展中的数字音乐形式,MIDI用千变万化的电子音符吸引了无数痴迷音乐的人,他们不停的释放自己热情,他们不停地将无感情的数字变成有感情的旋律。
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他们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他们有着怎样的世界……
或许,答案就在这里。
1993-2007 阿文
性别: 男
年龄: 39岁
职业: 职业音乐人,职业配音员(广告类)
MIDI年限:14年
MIDI语录: MIDI改变我的人生!
关于经历
1993年初,我花钱让人为自己写的两首歌做伴奏,自己写总谱,让制作人完全按照我的配器总谱所标注音符制作,出来的效果很好,于是想到,自己也可以购置设备,制作自己写的歌曲。
我当时因为是从美术职业转入音乐这行,于是选择了更容易入手的贝司演奏,基本上没有弹过钢琴,只是在乐队排练时摸摸键盘乐器。因为一开始我就负责乐队的配器工作,必须了解每一样乐器的功能,所以,对键盘乐器的了解基本属于理论方面,MIDI制作,一般用MIDI键盘输入音符,就需要熟练掌握键盘乐器,于是在买回合成器的当天开始练琴,现在想起来,除了去娱乐场所上班,吃饭,基本没有怎么睡觉,苦练了五天左右。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为广播文学作品《难忘乌江》的配乐。被文字深深地打动的我推掉所有业务,从录制语言到出成品,用了整整四天,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些天一直沉浸在音乐与播音构建的完美意境之中。虽然现在听起来,在制作技术上,现在会用一些更贴切的手法,不过感觉那一次我是在用心做音乐,很有满足感,这个作品获得当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金奖。
对一种行业,我想热情总有泯灭的那一天,可能渐渐会把它当作一种工作,一种愉悦大众的工作。因为,我发现从制作、创作歌曲类音乐开始到舞蹈音乐、广播电视台标及栏目音乐、音乐剧音乐、广告音乐、影视背景音乐等,每次做另一种音乐时,我都很会冲动,重复做一种音乐时,慢慢就会变成工作。所以,我不知道今后是否会转行,去尝试音乐以外值得自己去探索的行业。
MIDI是高科技的产物,可以一个人就制造出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多声部音乐,给音乐创作、音乐制作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时代的进步,非真实常规乐器音色越来越逼真,并且合成音色也越来越丰富,这就使音乐制作更倾向于使用MIDI。
关于技术
一个人通过MIDI可以做出大型乐队演奏的效果,它可以调整每一件乐器的音符高低、声音大小、力度强弱、演奏位置及一些特殊演奏效果,同时,他可以随意改变整个音乐的速度和音调。从某种意义上说,MIDI是不可替代的,它的发展难以想象。虽然它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真实乐器,但我想这一点不会成为她的缺点。
从事这行14年了,模拟设备换数字设备,然后一次次更新,已经算不出来投入了多少钱,模糊感觉,至少是六位数。我手上也没有那些顶级设备不敢奢望,但至少都是专业级的,我觉得好的音乐效果除了硬件设备,更重要的还是看制作者本身的水平。
没有音乐理论知识是无法从事MIDI工作的,MIDI制作本来就是一个音乐创作的过程。就像写文章,必须先学会认字、造句一样。从事Midi工作必须先了解音乐的原理。对于新人,我想建议他们不要只停留在自己喜好的音乐风格,应该尝试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这样对于业务的开展大有好处,同时,不会让自己长期从事一种音乐类型而疲惫。
关于音乐,我觉得她的魅力来自于她的不确定性。当然,是从音乐创作、制作的角度。比如,改一个节奏、动几个音符、改变和声进行、换一种音色、变一种速度,同一个音乐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从喜爱聆听音乐的角度,我的感觉是,音乐可以带给人慰籍。迷茫时、失意时、快乐时、满足时,都会有相应的音乐形式或风格陪伴,每个人都离不开音乐。如果音乐是陷阱,每个人都逃不掉。
关于行业
从事MIDI工作的都是在进行编曲工作,只不过分为原创和扒带(严格记录下音乐成品的音符进行100%的重复制作)两种,当然也不排除两者并用。我想作为一个MIDI工作者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随着技术的成熟、业务量的增长,最终还是会选择原创。
MIDI制作是音乐制作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它能独立制作(不需要真实乐器)出高品质的纯音乐作品及歌曲伴奏,也可以随音乐风格需要通过麦克风录进人声或真实乐器制作成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音乐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要客户有需要,都能做到。主要的业务也是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
随着电脑的普及,MIDI音乐基本型制作设备的价格不断降低,门槛自然也随之降低,新人越来越多,竞争无所不在。只不过,这一行看重的是你做出来的效果,所以从事这行的人都很务实,踏踏实实才是这行的硬道理。
MIDI行业中的大部分从业者都是工业化生产,很少有人进行真正的音乐的创作。毕竟需要真正谈得上艺术音乐的需求毕竟不大,更多的是为大众服务。
我感觉MIDI制作行业的一切都井然有序,毕竟音乐风格的多样化(管弦乐类、流行音乐类、实用音乐类等)及制作技术的成熟度和收费情况都有区别,让从事这一行的同行之间少了些冲突。这一行几乎不会大做广告宣传,基本都是靠口碑,有自己的一个客户群。
1996-2007 谢敏勋
性别: 男
年龄: 50 岁
职业: 喜剧艺术团团员
MIDI年限:11年
MIDI语录:玩MIDI,玩音乐!
关于经历
其实在1990年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MIDI,我的音乐启蒙老师姓刘,还有一个同门师兄弟在成都,他们那个时候所在单位就购买了MIDI设备,也是现在常见的合成器。不过,我自己是买不起的。当然,1990年我也有了一个电子琴雅马哈DX11,这个琴只能弹奏,不能进行乐曲编辑。
直到1996年,我买了自己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MIDI设备——korgar琴,这个琴有72键,花了22500元,是当时个人使用的最好的琴。20000元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这个钱是我多年走穴积累所得。
从此我就开始和MIDI一直亲密接触至今。当时吸引我的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MIDI很神奇。MIDI让复杂的音乐创作过程变得非常简单,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大大地节约了成本。
电脑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最开始根本没有电脑,所有的编曲都只能在合成器上完成。那个液晶屏幕小的很,我年龄比较大,常常看得眼睛疼。1999年,我买了自己第一台电脑,花了16000,其中声卡2000多,刻录机2000多。2004年我又更换电脑,花了18000。在电脑上的花费也是很大的,因为做MIDI需要很大的硬盘和内存,比如一个插件就要4G的存储空间,在制作MIDI的过程中如果是软音源,内存占用也很惊人,我就使用4G的内存,否则制作不出音效特别好的MIDI。现在的电脑性能提高了很多,正在不断降低制作MIDI的门槛。
做MIDI,我的投入很高,十几年下来,算一算,已经有了40多万,可以说,我人生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积蓄都投入到MIDI中了,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关于技术
单纯从技术的角度看,MIDI发展的空间是不是足够大?MIDI的劣势是什么?
MIDI的发展前景广阔,从它短短二十几年的走势就可以看出来,现在它已经进入了整个音乐制作界。在对音乐制作提出更高质量、更快速度的现在,MIDI的出现无疑是大势所趋。所以,我相信,它还会更好地发展下去。但这种近乎完美的电子音乐无法完全代替真实的演奏,那种实际演奏的变化和略带不完美的完美是任何电子音乐都不可能实现的。完美就是MIDI的最大缺陷。
如果想要进入MIDI领域,最基本的是对乐理知识的了解,还有要学会几样乐器,否则制作MIDI还是不够顺手。硬件、软件方面的知识,年轻人学起来要快些。现在已经有很多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不过在乐理方面还是比较薄弱。我是学作曲出身,MIDI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技术手段,而这种手段最终的目标还是要完成一首动听的音乐,所以对音乐的感觉是最重要的。
关于行业
在MIDI行业中,有像我一样从事编曲的,比如为游戏、电视剧、电影或者一些大型活动创作主题曲等,也有做广告歌、扒伴奏带的,还有制作MIDI铃声的。这些都是不太相同的领域。我觉得现在的MIDI领域行业中,大多数人还都是限于赚钱养活自己这个层次,也就是“音乐棒棒”。有点类似于工业化生产,和创作的关系并不是很大,或者说创作的成分比较少。
MIDI行业赚钱的还是那些已经有些名气的作曲者或者配器,他们的报价和实际获得的酬劳都比较高。比如三宝,很早以前就打开了自己的名气,购买的硬件软件也都在数十万、上百万以上。一般的MIDI制作者不会有那么高的收入,只有接靠大量的制作业务才行。
从这两年MIDI制作的行情来看,一般的伴奏带制作价格下滑比较大,早些年能达到2000元左右,而这两年就在1000元以下了。不过伴奏带和录制歌曲也和要求有关,比如和声的人数、要求的音质等等。
2004-2007苏李钰
性别: 男
年龄: 24岁
职业:产品渠道,MIDI制作人
MIDI年限: 3年
MIDI语录:我们是MIDI民工!
关于经历
刚开始接触MIDI,是因为搞乐队排练的时候,觉着记谱不方便,就到网上找了个记谱软件,当时是用的CAKEWALK和GP3。后来真正学习MIDI是在一次工作辞职之后,在家无聊的时候下载了很多软件进行研究,包括FL、SONAR、CUBASE,还有很多VST,那时候才发现原来MIDI真的是蛮神奇的。
学习MIDI的过程中,软件的安装让我记忆最深刻!大多数的VST插件都几十个G,搞得人特别烦。MIDI软件没啥好学的,让一个一点不懂音乐知识的人去学MIDI制作,那跟要他命差不多。如果让懂音乐知识的学,那就和打字、用QQ这么简单。
我做的第一个MIDI作品,现在看虽然做得不怎么好,但是它代表了我对MIDI的探索,因为在那之前是什么都不会的。在网上论坛求助,加很多技术性的QQ群求助,那段时间特别充实,也认识了很多朋友。
MIDI制作对于我来说更多是属于一种爱好,我不会刻意去拿这个当作事业来做,假如有机遇再深造,再学习的话,我有可能会作为事业来做。其实我很长时间做的工作是产品渠道,工作完会接点编曲啊,铃声啊,卡拉OK这些来做。未来?对于MIDI的热情肯定有的,我觉得肯定会陪伴我一生。
关于技术
其实MIDI最开始指的是一个音乐数字接口,就和打印机接口一个性质,打印机接口用来接打印机的。MIDI是用来接MIDI乐器的,后来MIDI慢慢演变成数字音乐制作的代名词了。我觉得MIDI现在含义更广了,只要是数字音乐制作就可以叫MIDI制作。MIDI让我的创作过程更简单,更直观。
我个人听很多风格的音乐,从老牌BLUES到歌特,从交响乐到重金属,RAP等等。好的音乐应该是可以照顾到情绪的,是可以引起共鸣的音乐。MIDI软件硬件都可以在短时间可以学会的并且熟悉的,最重要的还是音乐知识的积累,多听各种风格的音乐,并尝试去做。
MIDI发展空间很大,可以称为音乐制作的根源。以后不会再有真琴录制的概念,只会有真琴采样的概念。MIDI文件的最大优势是空间占用量更小,更容易修改。MIDI音乐现在的劣势是某些乐器音色并不很真实,比如变化多端的电吉他音色,仍然需要手工录制。因为电吉他音色是很多硬件极管做出来的音色,纯数字模拟的话,现在软件技术还没达到那个程度。
Roland、Yamaha、Korg这3个应该是大众熟知的MIDI合成器品牌,还有话筒的、声卡的、话放的、调音台的……太多了,我现在没准备买,我没开录音棚的心思,以后会搞一个简单的工作室,至于买哪些品牌的,并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我觉得MIDI是人做,不是设备做,再好的设备如果没有遇到会用的人都是白搭。
关于行业
现在是经济社会,大家都向钱看。就我目前正在从事的MIDI铃声制作而言,一首歌200有200的做法,2万有2万的做法。我觉得这个行业里该分为两类人:一类是能赚到钱的,另一类是赚不到钱的,可以这样说:我属于前一类。
我身边做MIDI的还是不多,但是做MIDI的朋友是满多的。我觉得现在这个社会无论哪个行业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现在是适者生存的年代,只要有能力,你总会找到赚钱的路子。
对于“现在MIDI行业中的大部分从业者都是工业化生产,很少有人进行真正的音乐的创作”这个观点,我赞成一半,肯定有音乐创作,但是是工业化的音乐创作。原因很简单,利益使然。
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和MIDI音乐密不可分了,除非没人听音乐了,MIDI制作就覆灭了,现在资讯发达,有啥新技术马上就会用上,音乐无国界,MIDI一样没有国界。所以很多国外的新技术很快就会传到国内来。
1. 作为一个MIDI从业者,你需要什么样的设备?最简单的MIDI系统包括哪些部分?
电脑,合成器、音源、混音调音台、监听设备、音频卡,录音设备。最简单的MIDI系统只需要电脑一台,音序软件,音源插件就OK了。
2. 大部分MIDI制作都需要在电脑上完成,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谈谈MIDI制作的流程和需求。
一个数字音乐作品,更多的时间是用在制作和后期处理上。首先要用音序软件做一个伴奏DEMO,这时就要输入音符,有人会用到MIDI键盘,然后就要做一个简单的混音。接下来我们要让音色更加接近真实,需要用到软件音源或者是硬件音源。第三步就是后期制作,包括声音的录制和母带处理,声音录制会用到录音系统(话筒、调台、话放等等),最后出来就是成品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