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08
05

汶川地震:穿透生死之门的目光

在经过那场大地震之后,我特别想找个人说话,特别想把自己想到的一些和没想通的一些东西说出来。于是,和zy在烧烤店里的一场对白就成了必然要发生的事。

话题是从我们亲身的经历开始的,不用回忆,时间不久,记忆尤深。zy说,他在地震开始的那刻被自己感动。那时他管理的书店里还有很多人,可以想象那种惊恐和慌张,他说,“员工们都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那是在等我的动作”。后来想一想,这时候zy获得了身边人的信任,这种信任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更加珍贵。因为你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

书店屋顶上的灯在晃动,书店里的人们在店员的安排下有序地跑出门去。最后,zy才走出店子关上了门。“脑子里一片空白,没想到危险,没想到后果”,作为一个通常意义上非常理性的人,zy的行为无疑是令人颇为敬佩的。但当我这样说的时候,他否认了,他用“本能”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行为。

如果你在一场可能的灾难中拯救了身边的人,会不会有一种充盈在内心的荣誉感。如果是我,我会的。

如果这样的话,每个人心里都有可能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伟大,甚至自己也不清楚,在某些危急时刻,这种高尚的情怀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照耀黑暗的世界!

继续回到zy的叙述,在看到所有的店员和顾客都疏散之后,他马上想到了自己的亲人,在这种时候,他特别想得到亲人的消息,甚至飞奔到他们的身边。而在地震刚刚来临之时,所有的手机就是一堆废塑料,通讯线路繁忙到交通堵塞。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最需要它的时候它却不在?zy说,他仔细想来,其实自己并不高尚,也不是英雄,他还是更爱自己的家人。有一种描述非常准确,zy说,“当地震之后,我见到自己的老婆时,我真的想把她拥在怀里,永不分开”。

人的感情还是不均匀的,就像我不会对一个美国人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而一个正在喝红酒的法国人也不会像地震中的我一样悲痛万分。人总是对自己身边的人感情要深一些,人在自己的身边布满一个个同心圆,越向外感情越淡。这种理论可以解释zy在地震中的忘我行为,因为他把自己朝夕相处的员工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zy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我的困惑,人在危险当中除了生死之后还会考虑什么?我认为用生死去衡量的只有利益,利益是建立于生死之上的。在生死的边缘徘徊,会让人看到除了利益之外的东西,那才是人最应该追寻的东西。超越了利益之外,是亲情?是友情?还是爱情?

或许,应该像我以前说的那样,这种体悟要靠心灵而不是头脑。理性思维在这个区域失去自己的作用,而感性思维将成为唯一接近真谛的天梯。

我多么希望,能够找到那个穿透生死之门的目光!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

设计人生  (2010-10-24 20:41:37)

走过的路(转载)  (2008-12-23 9:56:33)

汶川地震:我当志愿者的两天(转)  (2008-5-29 18:56:55)

汶川地震:救助需要一点人性,重建不要搞成钻石拍卖会(转)  (2008-5-28 16:41:17)

汶川地震:哀悼与团结的曲线(转)  (2008-5-27 0:30:9)

数码传媒的末路  (2008-5-26 22:49:39)

汶川地震:难过的是冷漠  (2008-5-21 10:3:28)

汶川地震:我爱这土地  (2008-5-21 9:0:50)

汶川地震:余震未了  (2008-5-20 17:21:19)

汶川地震:读书慈悲  (2008-5-20 17:15:52)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